井川浩三的护倭校尉府,可算是建立起了声望。
相比倭国的奋力发展,高丽却陷进了内斗里。
全敏浩凭借大周上台,但是大周微妙的态度变化,影响了全敏浩的权力。
大周不再干涉高丽的内政,对高丽朝廷的支持也减少了。
这时,高丽北面亲北莽的势力,开始再度冒头。
高丽南面海运发达,当然是更倾向于大周。
北面与北莽接壤,只隔着一条红江。
这里的贵族被北莽掠夺怕了,最不愿意与北莽开战的就是他们。
上次趁着大周攻击北莽,全敏浩搞了次北征。
高丽朝廷的部队,携带战利品返回到南面。
现在北莽回来报复了,却是北面的贵族承受反噬。
两边的矛盾愈发激烈。
此时的高丽镇抚使田亮,没有精力管高丽朝廷的那些破事。
实际上,即便是田亮知道,他也不想管。
在高丽驻守了小半年,李天终于想起田亮来了。
这个在淮河漕乱里表现一般的御史,在高丽镇抚使这个职位,好像也没干出什么实绩来。
田亮一直都兢兢业业的跟随范建的政策。
这是他被李天注意到的理由。
此等平庸的官员,去京兆尹再合适不过了!
正好范建调去了南洋都护府,田亮顺利的升迁京兆尹。
镇抚使衙门全部向田亮道喜。
当今天子,并不看重词臣。
翰林院的文官清流,现在全部争抢着外放为官。
甚至越偏远,竞争越激烈。
因为这种新归附的领土,最容易干出实绩来。
现在朝廷提拔官员,最看重的是才能。